和治友德《养生理论应用枢要》之“二十四医”

36.jpg

纪实网讯 行为养生包括行为调整、行为锻炼以及多种行为养生方法的综合运用三部分,三者共同构成行为养生的主要内容。以下内容出自《芦居浅语·解人颐》“二十四医”,其中论述的内容,完全属于行为调整养生范畴,仍具现实意义。

“节饮医醉” 治疗醉酒的最佳药物就是不饮酒、少饮酒。“只消一盏能和气,切莫多杯自害身”。

37.jpg

“独宿医淫”  “淫”在中医里为太过之意。自然界之六气过亢,则为“六淫”,“六淫”之“淫”,即为太过之一。“独宿医淫”,实际上说的是葆精寡欲、避免房劳过度的最有效方法。

“衣布医艳”  衣着方面要尽量朴素大方、大众化,不追求奇装异服、另类打扮,以免影响社会公众对你的认识与评价;其二是可以防止淫亵之人的轻慢调戏与侮辱。

“苑蔬医腥”  “苑蔬”,意思是指在庭院种多种蔬菜。现代人很少有适宜的场地种植植物,但对亲近自然,了解食物蔬菜的来之不易,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也有借鉴意义。

38.jpg

“输粮医累”  “输粮”就是指运输粮食。农业社会每年粮食丰收后,除自用外应当尽量将粮食流通出去,以免造成积压。现代则是强调如何合理理财,以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偿逋医羞”  “偿逋”是指偿还拖欠别人的各种债务。债务要及时清理偿还,不能失信于人。

“慎言医祸”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非总由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沉默是金”。为人处事一定要慎言慎行。

“敏事医慵”  《颜氏家训》有言:“积习成懒,积懒成病”。“黎明即起,洒扫庭除”“一日之计在于晨”等古训,都是在强调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事情要抓紧时间,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促进身心健康。

39.jpg

“反求医侮”  遇到事情首先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可一味地责怪他人,要自我反省。孔子“每日三省吾身”,这是一种高尚人格的具体体现。

“无辩医谤”  韩愈在《原毁》指出:“世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不是叫人一味忍耐,而是要用健康快乐的心情去对待,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不进行无谓的论争。

“安分医贪”  安分守己,安贫乐道,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积累财富,体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目标。

40.jpg

“卑己医骄”  “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谦虚谨慎是为人处事的美德,骄傲自满是为人处事的大忌。

“省费医贫”  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体健康也需要时刻呵护,精心调养,切不可过度消耗。

“勤学医贱” 学习是一件伴随终身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精神境界。

41.jpg

“静坐医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从深层次揭示了内心清静平和的神奇效果。

“清淡医寂”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是养生的准则。“修身在正其心,养生在养其心,治病在治其心”,心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种花医思”  莳花弄草,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怡情养性,还可以体察物性,起到移精变气,缓解精神紧张与压力的作用。

42.jpg

“啜茗医睡”  喝茶能提神,令人神清气爽,心情愉悦,精神振奋。

“索句医愁”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描写的是诗人索句苦吟。其深层含义是要全身心地投入某件事情,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倘乐在其中,何愁之有?

“研理医俗”  读书要穷理,要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可人云亦云。养生同样如此,才能明明白白养生。

“达观医滞”  要以一种豁达开朗的态度,虚怀若谷的坦荡胸怀为人处事。人体以气血流通为贵,气血调和,百脉充盈,神得所养,脏腑平和,肌肉坚固,关节滑利,身体自然健康无病。

“弹琴医躁”  五音入五脏,各有所归属,借助五音对五脏的调和作用,平衡脏腑功能,消除郁积之气,清解亢盛之火,燮理五脏阴阳,调整经络气血,达到治疗作用。

43.jpg

“去非医过” 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养生过程中要勇于戒除或改变各种不良嗜好,不找借口开脱。

“矫性医偏”  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先入为主的渗透,个人感情成分的判断是偏见的主要特征。先入为主、傲慢、自卑都能导致偏见。

“二十四医”所表达的就是行为规范的自我调整。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性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如此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健康的身心。

敬请您关注阅读当代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养生理论应用枢要》。

让我们将每个人身心健康的个人梦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融合,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够通过《养生理论应用枢要》一书,读以致用从中受益,身心健康延年益寿,享受科学养生带来的美好生活。

44.jpg

免责声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2021年11月29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1年12月1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浅谈益生菌

    近年来,含“益生菌”组分的保健品日益增多,“益生菌”的研究业也成为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 何谓益生菌? 益生菌(Probiotic)希腊语称为“ForLife”,即赋予生命的意思。早在公元前76年,罗马历史学家Plinius推荐发酵乳制品用于治疗胃肠炎,这是最早有关于益生菌(准确来说是发酵乳制品)的记载。 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

    2019年2月20日
    00
  • 和治友德 | 践行三大养生 科学预防“中风”

      纪实网讯 今天是5月25日,第16个世界预防中风日。在2004年6月第五届“世界中风研讨会”上,确立每年的5月25日为世界预防中风日,旨在加强人们认识中风的相关问题,预防中风发生。     “中风”即“脑卒中”(Cerebral Stroke), 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

    2021年5月25日
    00
  • 和治友德|世界肝炎日:别让肝病“肝”扰健康

      纪实网讯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近年来,肝病在全球变得比较普遍,发达及新兴国家均受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3.25亿人感染慢性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2015年,病毒性肝炎共造成134万人死亡。而我国现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8600万。目前,世卫组织已将病毒性肝炎列为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病毒性肝炎是…

    2021年7月28日
    00
  • 和治友德|《养生理论应用枢要》行为养生原则

    纪实网讯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制订了行为养生的原则规范,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其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行为养生的两大原则。 一、法于阴阳 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起居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如此才合乎法度,合乎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法度,这是行为养生的基本准则。 1、顺四时,适寒暑  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

    2021年11月12日
    00
  • 中西药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乙肝肝纤维化改善率

    “重视乙肝肝纤维化/肝硬化治疗座谈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介绍,在“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西药联合治疗提高乙肝肝纤维化改善率获得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危害中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将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进而发生肝硬化、肝癌。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指出…

    2022年8月5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