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严惩“大数据杀熟”让消费者维权有存在感

纪实网讯 7月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新增多条规定直指新业态经济中大数据杀熟、电商低价倾销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其中,“大数据杀熟”行为在没收违法所得的基础上,可以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最高5‰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被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营业执照。
  最高5‰的并处罚款,而且是在没收违法所得的基础上,“大数据杀熟”这回可真的被杀到有痛感了。当然,有能力“大数据杀熟”的平台经营者往往家大业大,在加码不少的罚款尺度之外,更具威慑力的在于,涉事企业可能因为“大数据杀熟”,而被要求停业整顿或直接收缴牌照。

12.jpg

市场监管总局公告


对违规企业来说,此番惩处加码可能是“真疼”,但对深受其苦的消费群体而言,却也是“真香”!
  不难发现,《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修订,相较于十多年前的修订,有非常明确的时代特质:打击重点已经从之前的“相互串通、恶意囤积、捏造并散布涨价信息等手段哄抬价格、牟取暴利”,转到了针对包括大数据杀熟、低价倾销在内的新业态价格违法行为。
  特别是“大数据杀熟”,这一已令消费者怨声载道、监管部门多次申饬的痛点。从大幅度提升处罚的力度和调整处罚基准,可见监管部门对此的明确态度,而各种“大数据杀熟”行为的最终受害者消费个体应当如何有效维权,如何与监管执法高效互动,将直接关系到“大数据杀熟”能否被遏制。
  在一般人的观感中,“大数据杀熟”可能已经无处不在,让普通消费者切身可感,却又似乎无迹可寻、无证可取,这就是专家所言之取证、举证困难的问题。普通消费者可能随时面临被“大数据杀熟”,但为了一次或者几次零星的消费体验,而付出高额存证、维权成本,却让人望而却步。
  事实上,对于“大数据杀熟”这种技术活儿,单一的消费个体本身可能真的无力承担高昂的维权成本,而必须要有专业的监管执法机构及时补位。此番市场监管总局新规在加大惩处力度,并且常态化激活执法操作的同时,可能更重要的还要形成与消费者投诉、维权的高效互动机制。
  就在日前,广东“粤省心”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启动,这一包括12315热线在内对各种民生投诉热线的优化和集纳,相信就可以梳理、便捷和打通对包括“大数据杀熟”进行投诉举报的制度渠道,从而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消费维权的“存在感”,不一定是艰苦卓绝的漫漫长路,也可以是一招激活监管介入的低成本操作,当然这对高效有为的监管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数据杀熟”听起来很高端,在此番新规对其的概括里依然略显拗口,但它“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等技术手段,根据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基于成本或正当营销策略之外的因素,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的种种行为,足见普通消费者依然是最切实可感的终端承受主体。只要他们的最直接感触和诉求,能够即时、顺畅地传递到监管执法机关,有效的执法调查和加码的惩处就不应该缺席。让专业机构来做专业的事情,“大数据杀熟”就可以被遏制,就能够被震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2021年7月5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1年7月7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重拳严打 重庆开展2023年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

    近年来,重庆市场监管系统联合公安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打击传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市打击传销工作连续十年在中央综治考评中位列第一等次。为持续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巩固打击传销工作成果,纵深推进我市打击传销工作,4月13日,市市场监管局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23年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有两项重点工作—— 加大…

    2023年4月20日
    00
  • 整顿直播带货!北京出台直播带货新规

    8月9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制定的《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正式发布并实施。

    2024年8月13日
    00
  • 打好政策“组合拳” 市场主体发展底气足动能强

    纪实网讯 减税降费,就是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市场活力的“乘法”。 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所在,关系到就业、增长、创新等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持续释放的减税红包,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 “十三五”期间,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作为第一大…

    2021年12月1日
    00
  •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 广告经营提示

    12月23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河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广告经营活动工作提示,以规范京津冀地区广告经营活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4年12月27日
    00
  • 省检察院发布打击治理金融犯罪典型案例 传销虚拟货币骗了数万人

    看似利用发行虚拟货币而获取持币、推广收益,但实际上要求参加者必须由上线激活形成层级关系,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返利依据……11月26日,省检察院通报全省检察机关打击治理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安全工作情况,这起“拉人头”式的传销案件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2024年11月27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