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吸收外资不减反增“引力”何在

纪实网讯 今年以来,中国吸收外资持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疫情下引资不减反增的事实,有力回应了所谓的“脱钩论”,背后的“引力”也让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沃土。

今年以来,中国吸收外资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前10个月,中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17.8%,继续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放眼全球,中国引资成绩格外亮眼。据经合组织统计,2020年流入中国的投资超过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五分之一,比疫情前份额提高了一倍,今年这种趋势仍在延续。

中国吸收外资不降反升的事实,赢得了外资机构和企业的“信任票”。近期,一份来自国际知名金融机构的调查显示,与其他几个亚洲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英国《金融时报》文章称,新冠疫情下中国经济贸易与全世界不仅没有脱钩,反而联系更加紧密。

当前,中国引资整体势头良好,但也有部分外商对中国相关的政策出现误读,甚至担忧中国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开放。其实任何一个投资者只要客观分析中国的“引力”,就不难作出判断。

强大引力来自中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经济前景更乐观,投资信心才能更坚定。今年以来,中国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之一贝莱德称:对中国的投资展望更有信心,基本考虑是预期明年中国经济将稳定增长,并可能超乎投资者预期。

强大引力来自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与需求潜力。疫情下,对很多跨国公司来说,中国已成为其全球利润增长的“主引擎”。外商投资获得巨大利润,背后是14亿多人口大市场的推动力。从过去的以设立工厂为主,到如今的在中国设立越来越多研发中心和全球总部,转变背后,展现出中国庞大市场容量的潜力和魅力。

强大引力来自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涌现的新机遇。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意味着外商在中国的机会少了,而是更多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一步扩大进口,科技创新被放在更重要位置,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这一过程催生的数字、研发、服务、环保等相关新产业,将会让外企发现更多“掘金地”。俄新社文章此前曾指出,投资中国的资金“不是在金融市场快进快出的热钱,而是会长久留在这个国家的长线资金”。

强大引力来自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对投资者来说,更强信心来自更稳预期。近年来,中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压减幅度接近三分之二,年底前将出台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明年初生效,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用实际行动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行动不会改变。中国近期加强对相关行业的规范,也是为了给所有市场主体营造更公平、更透明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投资。

尽管全球疫情依然蔓延,经济复苏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中国吸收外资依然面临挑战,但这些“引力”,不仅是中国吸收外资不减反增的密码,也是未来中国继续吸引全球投资者加码投资的底气。所谓的“脱钩”论调,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免责声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8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1年12月10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如何唤醒“网瘾老人”?

    纪实网 7月26日讯 (中国经济网)核心观点:未来,老年人的信息需求会更加旺盛。“老龄化”与“数字化”之间的铺路搭桥,还需要各方的支持与配合。让老人更健康地“触网”,是子女的义务,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不管是走路、坐车还是吃饭、休息,都在低头玩手机;半夜不睡觉,挑灯夜战只为追剧,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变得“一网情深”,甚至成为“网…

    2021年7月26日
    00
  • 人民日报:警惕“虚拟货币”骗局 实为非法集资诈骗

    近日,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发布提示称,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吸收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网络化、跨境化明显。依托互联网、聊天工具进行交易,利用网上支付工具收支资金,风险波及范围广、扩散速…

    2020年5月13日
    00
  • 药品说明书也要“适老化”

    纪实网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部分药品说明书存在字号过小的情况,对于广大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在安全、合理用药方面存在一定不便。”近日,国家药监局在答复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276号提案时指出,将进一步研究规范药品说明书相关管理,持续提高药品说明书的可读性。 前些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道初中物理题目:“药品说明书字太小,为…

    2021年8月31日
    00
  • 功能性食品功能性宣传 “擦边球” 逃避监管?

    纪实网 胶原蛋白软糖、含12种维生素饼干、叶黄素果冻、加班熬夜常备护肝软糖……据报道,千亿元市场规模的功能性食品悄然占领市场。多数这类“网红食品”被商家标注为功能性食品,却不是经过批准备案、被严格监管的有“蓝帽子”标识的保健品。既不是药,又不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标榜的各种功效是真的吗?是不是又一种“智商税”?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功能性食品消费…

    2021年8月12日
    00
  • 市监局推行包容式监管 执法由严罚向容错转变

    日前,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四措并举”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共梳理形成36项免罚清单,旨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立市场主体容错机制,并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 为倾听一线执法人员、社会公众意见建议,云南省市场监管局践行“一线工作法”,监管执法梳理形成了免罚清单,涉及市场主体登记、广告监管、电子商务、商标、专利、计…

    2022年10月21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