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经济加快复苏效益提升

40.jpg

纪实网 7月26日讯 (经济日报)江西龙南经开区联茂电子科技公司繁忙的覆铜板智能生产线。廖翠霞摄(中经视觉)

各地正在陆续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截至7月25日,除了河北、浙江、西藏、新疆,已有27省份发布“半年报”。其中,10个省份同比增速跑赢全国增速或持平,14个省份两年平均增速跑赢全国。

数据显示,地方经济正在持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回升,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行业、企业增长不均衡现象仍比较突出,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看增速:经济复苏步伐加快

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

从地区生产总值看,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位居前三的格局未变。上半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226.31亿元,江苏省以55199.63亿元的经济总量紧随其后,山东省以38906.35亿元位列第三名。在已发布数据的省份中,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的还有上海、河南、四川、福建、湖北、湖南以及安徽。

从同比增速看,受上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上半年各地经济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湖北、海南、北京、江苏、广东、江西、安徽、山东、重庆、上海10个省份同比增速跑赢全国水平或持平。

湖北省上半年同比增速继续居首。上半年,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8.5%,比2019年同期增长3.7%,两年平均增长1.8%。“湖北经济开局漂亮,交出了优异的期中答卷。”湖北省统计局总统计师叶福生表示,在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和趋势性回归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初步实现了“把去年负增长的部分补回来”的阶段性目标。

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在已发布数据的省份中,共有14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海南以7.0%领跑,江苏以6.9%紧随。

记者盘点发现,上半年多个省份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加快。比如,重庆、吉林两年平均增速均比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甘肃、天津两年平均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加快1.3个、1.1个百分点。江苏两年平均增长6.9%,比一季度加快0.5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上半年6.5%的同期增速,表明经济恢复已到达疫情前水平。

看动力:供需两端共同发力

上半年,各地生产需求继续回升,经济运行持续恢复、稳中加固。

供给端方面,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生产稳中有进、服务业增势良好,稳固了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半年,北京市医药、电子等支柱行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80%。上半年,福建省医药、电气、电子等行业表现突出,其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4%,两年平均增长40.0%。

新动能加快成长,新产品产销两旺。上半年,上海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9.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2.5倍,节能环保产值增长27.8%,数字创意产值增长65.1%。在江苏,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数据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6.7%和2.9倍;在吉林,动车组、高性能合成纤维产量同比增长1倍左右,集成电路产量增长3倍以上。

需求端方面,投资、消费持续回暖,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比如,安徽省一、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6%和12.1%,消费品市场正稳步回归至正常年份水平;海南省升级类消费品快速增长,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均实现翻倍增长。

各地投资稳定恢复,结构不断优化,民间投资回暖。上半年,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7.6个百分点;内蒙古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0.1%,高于全部投资增速24.4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外贸延续良好势头,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这在各省外贸数据中也得到体现。比如,上半年福建省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9.1%,增幅比一季度高4.9个百分点。山东省对欧、美、韩等发达市场出口增幅超过3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幅高达41.8%。

不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外贸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崔洪光表示,外贸企业多重承压,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波动、海运价格居高不下,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无新签出口订单企业数量增加,预计下半年拉动出口快速增长的防疫物资和居家工作生活产品需求将会降低,未来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看效益: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上半年,伴随着各地经济的稳中向好,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也在提升。

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上半年,贵州省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0.8%和14.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5%,比2019年同期增长8.3%。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今年前5个月,山东省41个工业行业大类的盈利面和利润增长面均超过七成,近三成行业利润翻番。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自年初以来同比成倍增长,前5个月同比增长2.2倍,两年平均增长64.9%。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比如,湖北省在执行减税降费的前提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4%,其中税收收入占比80.1%,比2019年同期提高3.6个百分点。湖南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3.68亿元,同比增长22.6%,两年平均增长5.8%。

市场主体活力在提升。二季度,江苏省企业景气指数达135.0,同比上升20.4个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36.2,同比上升21.2个点。调查显示,安徽省规上民营服务业企业对三季度经营状况的预期指数为66.1%,处在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市场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

在看到经济稳定恢复的同时,各地也认识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恢复不均衡的情况依然存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仍需付出较大努力。吉林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孙大维表示,下半年全省工业运行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汽车“缺芯”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部分大型企业增速放缓,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江苏省统计局工业统计处处长马俊表示,行业、企业增长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同时汇率上升进一步加重外贸企业财务负担等问题需引起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2021年7月24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1年7月27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南京率先开展保健食品合规性专项审查

    农历新年将近,保健食品出现在不少市民朋友的“礼单”上。记者从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为抓好保健食品安全“源头关”,该局在全省率先开展并完成了保健食品配方工艺和标签说明书合规性专项审查,截至目前已完成23家生产企业132个品种的审核,共发现不一致项目数147个。“目前南京共有26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其中3家已经长期停产了,这次行动就是针对正常生产的23家近两年内…

    2021年1月12日
    00
  • 深圳: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营收达1200亿元,培育上市企业12家

    6月6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 《计划》提出深圳市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的工作目标:到2025年,大健康产业营收达1200亿元,培育上市企业12家,新增10亿以上企业10个,努力打造产业结构合理、…

    2022年6月8日
    00
  • 推动保健食品消费,从科普开始

    纪实网讯 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审理的一起关于添加人参的保健食品案件,引发业内关注和思考。在该案件中,消费者以未按公告要求在添加人参的保健食品标签上标注食品限量及不适宜人群为由10倍索赔被拒。 2021年3月,某消费者从购买的一款保健食品中发现,该商品主要原料中含有人参,并得知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但产品仅是在商品标签上标注“不适宜人群为少年儿…

    2021年10月28日
    00
  • “三新”经济展现澎湃动力

    纪实网 7月8日讯 (经济日报)国家统计局7月6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国际形势的影响,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仍继续保持增长。 经核算,2020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69254亿元,比上年增长4.5%(未扣除价格因素),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1.5个百分点;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0…

    2021年7月8日
    00
  • 对国内保健食品行业的规范影响积极长远

      11月2日,2020中国特殊食品大会开幕式暨特殊食品产业T20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汤臣倍健副董事长梁水生表示:“对国内保健食品行业的规范,其影响是积极而长远的,将会为真正从事保健食品行业的主体创造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梁水生认为应从六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不断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持续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最大…

    2020年11月9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