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剑指医美乱象,医美股开盘集体下跌

8月9日早间,人民日报刊文医疗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不良后果》。指出,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只谈“最佳效果”,不谈“不良后果”,容易使消费者忽视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尤其加大对网上医美店乱象的打击力度。

受此影响,8月9日,医美股开盘集体下跌,医美龙头华熙生物(688363.SH)和爱美客(300896.SZ)跌近4%,复星医药(600196.SH)、昊海生科(688366.SH)、贝泰妮(300957.SH)等跟跌。截至收盘,复星医药(600196.SH)跌4.42%;华熙生物(688363.SH)跌1.01%。

近几年,医美行业乱象频出。据《2020-2021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医美行业事故高发于黑医美机构,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大约十万人,且多数消费者投诉、报案无门,维权难上难。

今年以来,医美行业监管已在逐步加强。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方案内容显示,多部门将于6月到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这也是继2017年以来,对非法医美行动的又一次联合打击。

除国家性政策外,全国各省市也纷纷开展整治工作。以重庆为例,8月3日,2021年重庆市医疗美容机构“你点名我监督”跨部门联合执法结果出炉,15家医美机构被立案查处,共发现36项违法行为。

此外,8月4日,新华视点发布《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一文,直指生长激素可能存在滥用等行为。受此影响,8月5日,A股生长激素龙头上市公司长春高新(000661.SZ)和安科生物(300009.SZ)双双暴跌。

针对医美市场乱象,北京朝阳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范巨峰认为,对于乱象首先重点应该加强资质监管。其次,医疗机构也应依法加强执业自查工作以消除安全隐患。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医美机构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以次充好”“知假用假”。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认为,医疗美容有必然性,但不能无序、无限和无法,需要制度保障、标准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人民日报刊文如下:

医疗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不良后果

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医美实现变美的心愿。然而,其中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四川成都市读者夏女士近日来信讲述了一件烦心事:她的母亲今年50多岁,在某短视频APP中看到一则广告称绣眉只需398元,便到店消费,没想到在店家的诱导下,最终消费金额竟然高达1.2万元。当夏女士询问购买了哪些项目时,母亲只能说出“绣眉毛、洗眼线、祛斑、祛皱”等,对具体是什么项目一无所知。夏女士与该店客服人员联系,发现还包括“细胞透析、prp血清祛皱”等项目。夏女士质疑该店是否具有操作此类医美项目的资质,医院表示这些项目会在另一家整形美容医院做,却始终不肯说出具体是哪家医院。最终,夏女士向监管部门投诉。

夏女士说:“现在医美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医美机构用‘低价’吸引客户,不顾质量和安全性。比如,大家知道一些药的市场价是多少,有些机构会用低于成本的销售价格做宣传,然后漏打、少打甚至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20多岁的小薛也遇到类似问题。她做完全切双眼皮手术后,医生强调术后眼睛要多往上看,有利于双眼皮形状的定型。“然而,医生后来又说这样看久了眼皮上面会有皱纹堆积,建议打除皱针,还需要1000多元。”她认为,这已经涉嫌消费欺诈。

江苏南京的读者舒女士表示,自己曾从一个网红直播间购买了“复合水光套餐”,到店后,医生拿来一瓶药品。舒女士要求扫码验真,医生立刻就去换了一瓶。舒女士说:“如果我不要求验真,就给我用假货了。”据业内人士透露,不仅一些药品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一些公司发布广告时,也会擅自盗用未入驻该机构的三甲医院医生作背书误导消费者。

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过程中只谈“最佳效果”,不谈“不良后果”,容易使消费者忽视安全隐患。消费者在网上搜索医美广告,与客服对话时,客服都热情地询问体貌特征,推荐对应项目。而当消费者询问医生行医执照时,得到的回答却多为沉默和推托。

在许多医美机构官网信息中,基本没有风险性提示。事实上,医美项目的安全问题,是医美行业实际存在且绕不开的重要话题,且医美一旦出现问题,维权都是漫长且劳心劳力的过程。陕西的袁女士在一家整形美容医院做完“热玛吉”项目后,面部出现烫伤情况,被确诊为面部烫伤二级。袁女士与该整形美容医院沟通无果,一番波折后经当地卫健委协调,该美容医院才同意退费。

对此,北京朝阳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范巨峰认为,首先重点应该加强资质监管,“医美机构和个人须取得相应资质,不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其次,医疗机构也应依法加强执业自查工作以消除安全隐患。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机构要加强医疗美容项目管理,认真落实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医美机构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消毒器械来“以次充好”“知假用假”。对于医美机构价格乱象,他认为,要加大对违规分解手术项目、价格欺诈以及不按规定项目名称和标准收费的惩处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尤其加大对网上医美店乱象的打击力度。”范巨峰说,医美机构应严格按照广告法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规定,依法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按规定发布医疗广告,不发布虚假医疗广告以及虚假信息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0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1年8月12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重庆破获特大制售假保健食品,案值2000余万

    6月27日,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工作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会上获悉,重庆市公安机关日前破获一起利用互联网制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案,获公安部肯定。 据介绍,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公安机关主动出击,对互联网大数据和公安大数据资源进行融合比对,分析发现毕某等人有利用互联网制售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的重大嫌疑…

    2019年7月1日
    00
  • 罚款超182.44亿元,哪些社交新零售平台被行政处罚?

    近几年,随着社交新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诸如企业无证经营、产品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虚假夸大宣传、制假贩假、欺诈消费、甚至非法传销等乱象百出。国家对相关行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社交新零售行业依法健康发展。新零售大数据研究中心整理并收集了2021年1月1日至8月20日社交新零售行业行政处罚事件数据信息,并且进…

    2021年8月24日
    00
  • 网红美容霜厕所里加工,汞超标7000倍!

      网上爆红的美容霜竟成了“颜值毒药”,去年8月底大热天里,浙江台州临海市民莫女士将自己面部裹得严严实实的,走进市场监管部门求助,“本想用它美白的,结果搽上去满脸脱皮,像烧焦了一样,又痒又痛,差点毁容。” 这款风靡一时的网红美容霜背后,牵出一个制售伪劣化妆品牟取暴利的犯罪团伙。 近日,临海市公安局会同市场监管部门辗转浙江、重庆、广州、黑龙江等地,行…

    2021年2月3日
    00
  • 天价“干细胞”包治百病?

      打着“高科技”旗号,利用老年人关注身体健康、希望延年益寿的心理,推销天价“干细胞”疗法骗取钱财。近日,广州从化警方打掉一个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团伙,抓获嫌疑人4名,通过及时止付和追赃,为事主挽回财产损失约32万元。   2020年11月中旬,从化警方接到辖区某银行报警,称一名八旬老人在一男青年的陪同下,到该行要求转账15.8万元,问及老人转账原因,其…

    2021年2月24日
    00
  • 宁波亮剑非法医美 已立案171件罚款400余万

    为保障群众健康,宁波市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美容行业开展检查行动,今年1-7月,全市共检查医疗美容机构202家次,累计立案54件,罚款59.97万元,检查非医疗美容场所325家,累计立案117件,罚没款379.87万元。 牙齿美白也是医疗行为 近日,慈溪市卫生执法人员对某美容店进行检查时发现,前台放着一叠“顾客档案记录本”,其中有顾客进行冷光牙齿美白的记录,现场…

    2021年8月31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