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初步建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纪实网 7月22日讯 (民生周刊)食品安全标准是我国唯一强制执行的食品标准,是食品安全监管重要的技术依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关系着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截至目前,我国初步构建起覆盖从农田到餐桌、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

“我国发布了1366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规范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四大类,这4类标准有机衔接、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管控不同的食品安全风险,涵盖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食品类别和主要健康危害因素,为‘十四五’期间的食品安全标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室主任朱蕾说。

44.jpeg

加强顶层设计

为实现“到2035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进入世界前列”的目标,朱蕾表示,“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开展4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规划顶层设计。通过制定最严谨的标准,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风险控制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二是深入贯彻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原则。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要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我国的膳食暴露和食品污染数据,经过科学评估并考虑标准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进一步发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的作用,以及食物消费量调查和总膳食研究资料的基础作用,完善风险评估技术,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提供科学的支撑。

三是系统开展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评估。开展好对现有标准的跟踪评价,从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3个方面对各类标准开展系统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客观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在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行业发展、影响食品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作用。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模型,了解标准实施后获得的健康保护、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效益和标准实施成本之间的关系。

四是参与全球食品安全治理活动。发挥我国担任两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主持国的作用,向全球食品安全治理活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基础数据对外分享机制,加强对国际标准的引领和参与。

履行好中国作为国际食品法典亚洲区域协调员的职责,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粮农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开展深入合作,推动亚洲区域国家食品安全能力建设和标准协调。

对主要致病菌、污染物限量管理

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物(真菌毒素)对消费者健康危害较大。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食品中的主要致病菌、污染物进行限量管理。

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占全部报告病例数近一半。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室主任王君表示,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该对食品当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作出限量规定。我国致病菌限量标准2014年实施。标准对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等11类食品中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5种致病菌提出限量要求。

污染物是食品从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到食用全过程中产生的或者由于环境污染带入食品当中的,特别强调的是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

王君表示,我国现行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和污染物限量标准都是2017年发布实施,两项标准中规定的污染物限量和真菌毒素限量如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都是以食品一般可食用部分计算。

“可食用部分是食品原料经过机械手段去除非食用部分之后所得到的用于食用的部分。这里强调机械手段,如谷物碾磨、水果剥皮、坚果去壳、肉去骨、鱼去刺等,而不可采用任何非机械手段。”王君说。

王君指出,3项标准都是对我国消费者健康风险较高的食品当中的主要致病菌、污染物(真菌毒素)制定的限量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对标准未涵盖的其他致病菌、污染物(真菌毒素),或未制定限量要求的其他食品,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均应当在加工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使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物(真菌毒素)含量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同时,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过程安全控制的同时,要做好食品原料的控制,从食品源头降低和控制食品污染。

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相对完善

“凡是不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和国家卫健委公告允许使用的品种都不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常见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按照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管理范畴,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有2300余种,按功能类别分为23个类别,香料占了很大一部分,有1800多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王华丽说。

“目前,大家在超市能购买到各式各样的食品,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食品添加剂。如果没有防腐剂,很多食物会在短时间内腐败变质,无法实现长途运输,也就没有丰富多样的食品可供选择。”王华丽说,“有了抗氧化剂,油、麻花、坚果等食品就不会有哈喇味。而甜味剂,像安赛蜜、阿斯巴甜等,能够满足糖尿病人对甜味食品的需求。”

王华丽说,我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体系中600多项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配套的产品质量规格标准、检测方法标准、标签标识标准和生产规范标准,能够满足目前的监管和行业需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2021年7月21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1年7月23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枣庄市召开打传规直暨“三进”行动联席工作会议 全面落实“四个履行”

    8月12日,枣庄市市场监管局、枣庄市公安局联合召开枣庄市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暨“三进行动”联席工作会议。会议由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庄福军主持。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高金生,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张鹏翔、经侦支队支队长马运葆以及各区(市)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分管负责同志,部分高校、景区、直销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会上通报了全市打传规直工作开展情况,传达了有关通知要求…

    2022年8月17日
    00
  • 卫健委牵头修订GB28050、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2022健康中国工作要点来啦!

    4月2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订印发系列政策文件方面包括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22年重点工作》,修订营养标签通则、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等政策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场监管总局参与。 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健康中国行动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2022年4月7日
    00
  • 明确!该地重点查处通过传销、违规直销、会议营销保健食品的行为

    为深入整治保健食品领域非法经营、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突出问题,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近期,宁夏固原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宣传部、公安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审批服务管理局、文化旅游广电局六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了工作方案,列出了七项重点任务、十条工作措施,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各部门采取日常…

    2023年7月31日
    00
  • 最高法修改非法集资刑事司法解释:增加网贷、虚拟币交易等新型非吸方式

    号角网讯 最高人民法院24日发布《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对原司法解释中有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定罪处罚标准进行修改完善,明确相关法律适用问题。 据悉,刑法修正案(十一)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刑法条文作出重大修改,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定罪量刑产生重大影响。最高人民…

    2022年2月28日
    00
  • 直销企业要注意!是否存在以“直销连锁销售”等名义从事非法传销的行为

    为进一步规范直销企业经营行为,维护直销市场经营秩序,近日,库尔勒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孔雀市场监管所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直销企业经营网点开展了执法检查。 执法人员主要检查: 直销从业人员证照是否齐全; 从事直销活动是否取得直销员证; 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行为; 是否存在以“直销连锁销售”等名义从事非法传销的行为; 是否执行退换货制度及明码标价等方面内容。 …

    2023年7月13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